首页 > 美文 > 散文 > 抒情散文 >

插秧

抒情散文 2020-11-30 02:43:18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轻风和畅,蝴蝶翩飞,紫燕呢喃,布谷鸟唱着古老的歌谣:“布谷布谷,快快播谷。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犹如一幅带声乐的山水画,插秧是这幅画的主题。

耕牛的哞哞声,泥浪翻卷。八哥在牛背上舞蹈,青蛙在田间咕呱欢叫。插秧的前道工序是拔秧。天还没亮,人们就下了秧田,坐在一个T字型的独凳上,两只手熟稔地拔秧,捆秧。秧把做好以后,放到身后,站成一排排,挤挤挨挨的。清晨的薄雾里,青壮年挑着秧把健步如飞来到田埂,一边唱着田歌,一边将秧把甩入水田,划出道道弧线,撒得均均匀匀。

“四五寸,九十根,棵距行距插均匀;不插浅,不插深,棵棵栽插泥巴心。”插秧是体力活,也算是门技术活,远远望去,插秧男女如一位位画师,灵巧的双手就像握着神奇的彩笔,绘出绿色的诗行,希望的篇章。对于农人来说,插秧也许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希望,希望在当年的秋天,整个田垄满眼金黄,五谷丰登。也许是有着这样的憧憬,插起秧来,特别来劲。

会插不会插,先看两只脚。两脚要踩在2和3株之间,4和5株之间。这样插秧,秧苗才不会掉进踩水田的脚凹里。腰要软,能弯屈自由。当然,手更要巧,手脚配合,左手分秧,右手插秧,眼睛瞄准行距棵距,腿脚把握沟陇曲直。要插得横平竖直,整整齐齐,这样秧苗既便于透风,又可以均匀吸收土壤营养,增加收成。

娴熟的插秧能手,就像踩缝纫机的哒哒哒哒,密密麻麻在稻田绣花。插成的秧苗横成行竖成列,一块稻田像是受检阅的一个方阵。村里有位上门女婿秦发解是插秧能手,看他插秧真是一种享受,左手捏紧秧把,拇指和食指一挑,一棵秧苗便从秧把中剥离出来,右手三指拿捏秧苗,像小鸡啄米似的,迅速下插,一棵棵秧苗便直立于田中,横成排,竖成行,直得像木匠弹出的墨线。

但是,插秧的主力军是妇女,她们一个个都是插秧能手,秦发解只是男子中的佼佼者而已。一群妇女唱着山歌下田,成斜一字形排列,像整齐的雁阵,飞翔在水田中,两腿一叉,显得风情万种,又游刃有余,左手把秧,手指自动地掭出几株,右手很快地从左手接过来插下去,左右手紧密配合,右手插到那里,左手跟到那里,右手上下窜动,传出扑扑的击水声,把秧田的水拉成线,线连着水,瞬间就是一行,动作娴熟轻盈如蜻蜓点水,秧苗在手与水田之间不断跳跃,插秧过程如行云流水,眨眼功夫,白茫茫的水田变成一行行绿油油的秧苗。头顶是蓝天白云,插秧妇女纯洁朴实如蓝天白云一般,这是多么美丽和谐的生态田园诗啊!

插秧时节是农事最忙的时候,既不能错过时节,又要赶上知时节的雨水。晴天,人们戴着草帽;晌午,烈日把水田的水晒得发烫,插秧男女仍然在田中劳作,挥汗如雨。雨天,人们戴着斗笠,披着雨衣。雨天插下的秧苗容易成活,转青也快,为了抢时间,通常举家出动,老幼上阵。光凭自家的劳动力是忙不过来的,还要请很多帮手,叫上邻居或亲戚,这种帮忙是互相的。

大概十来岁时,我第一次随大人插秧,深深体会到插秧是个累人的活儿,一两个小时下来,就感觉那腰好像不是自己的了,最怕蚂蝗,似乎最喜欢吸小孩的血,还有毒日头,像针刺在身上一样,看着大人有说有笑的,根本不感到苦和累,我真是佩服。现在回想大人们劳作画面,拔秧,捆秧,挑秧,甩秧,递秧,插秧,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好像不知疲倦,水田里水花四溅,白鹭也跟着飞起凑热闹,此情此景,真是充满诗情画意。

插秧在农活中只能算是雕虫小技,可“纳须弥于芥子”,小事却也蕴含着哲理。有一首偈语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无私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稻谐音“道”,从插秧中悟出这种宽容的心胸、和谐的境界,也许就把握了生命之道。水田也是一面镜子,映射出插秧劳动的价值,也映射出以退为进的价值观。这种价值,并不能以稻谷的价格来衡量。

今天,插秧已机械化了,再也不需要人一棵一棵地插了,而那个时代插秧的情景难以淡忘,那鲜活的记忆一幕幕在我眼前时常展现,因那栽植下的根,深深扎在我的心中,这根,是几千年的传统农耕时代的技术活,是源远流长四季轮转的春耕秋种、栽插收割,是中国农史文化的一部分,它将和犁耙、水车一样载入史册。


    标签:

    上一篇:以雪为歌 下一篇:五月的乡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 2018-2022 www.99wenzhangwang.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九九文章网 苏ICP备190674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