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励志 >

“学贵专、学贵精、学贵正”| 阳明心学中的教育思想

励志 2021-01-05 09:48:18

阳明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阳明先生百战百胜,立过4次军事大功。但是,每当他的弟子询问那些军事奇迹、卓越战功的时候,他说:“可惜平生精神,俱用此等没紧要事上去了”。

 

在别人看来可以大书特书,为之荣耀的军事成就,但在阳明先生看来,却是不要紧的小事。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教育才是大事。把人教好了就能成大事。

 

阳明先生有一句名言叫“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山中的贼可以消灭,我们心中的贼则时时潜伏在心间。

 

 

 

江西剿匪之后,阳明先生写信告诉弟子剿匪并不难,但是难的是如何教化人心,如何能保证长治久安,使得人民安居乐业。这就需要“人心正”。

 

如何正呢?阳明先生原文《送宗伯乔白岩序》,将会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乔白岩名叫乔宇,号白岩山人,是阳明先生的一位故交,也是比他级别还要高的一位官员,特意来拜访阳明先生。

 

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而论学。

 

阳明子曰:“学贵专。”

 

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

 

这是阳明先生自己写的一篇序,所以阳明子指的是阳明先生本人,先生指的是大宗伯乔白岩。两人论学的时候,阳明先生说,学习贵在于专注、专一。

 

乔白岩先生乐了,马上回答说,的确是这样的。我小时候痴迷于下棋,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每天想的就是这一件事。一年下来,打败乡里所有人;三年之后,全国找不到对手了。学习确实需要专注。

 

阳明子曰:“学贵精”。

 

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

 

阳明先生说,学习只有聚精会神还不够,你得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去深耕,去精、研、细、磨。

 

 

 

乔白岩先生回答说,我非常赞同。等我稍年长一点之后,喜欢上了文词,一字一句都要去追根溯源,从宋唐开始,往往追寻到汉魏这些朝代。学习需要自己去深入研究。

 

阳明子曰:“学贵正”。

 

先生曰:“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

 

阳明先生又说,学习贵在于方向“正”。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乔白岩先生说,我到中年才开始学习圣贤之道,现在对于年轻时把太多的时光浪费在下棋和文词研究上感到很惭愧啊。我现在对它们已经不再上心了,先生你觉得怎么样呢?

 

阳明子曰:“可!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

 

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

 

在这里,阳明先生提纲挈领,直接指出学习过程中最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找到自己的正知正见。学问方向要正,人生方向也要正。只有方向正,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否则,生活中很多打麻将的人,真是又精又专,但这样的专和精又有什么意义呢?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如果只是专于下棋,精于文词,而没有道的引领,那最终也只是沉溺于下棋之中,而文词,也只是讲求精美华丽的词藻而已。

 

“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道就是给我们的人生和事业指明方向。这就是我们需要求道的原因。

 

如果我们在一开始就把努力的方向确定好了,就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把它们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这就是“以终为始,出手即巅峰”。

 

为什么阳明先生有如此惊人的洞察力呢?因为“先生立教皆经实践”,“古人言语,俱是自家经历过来,所以说得亲切。若非自家经过,如何得他许多苦心处?”

 

阳明先生少年时喜欢研究兵法,中年又开始研究书法和文词,直到后来阳明先生才终于明白,这些外好消耗了自己太多的精力。所以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求道上。青年求道终有所得,终于龙场悟道。

 

因此,阳明先生说,学下棋,学文词,学道都是在学习,然而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只有道这一条是大路,其他都是荆棘丛生的小径,很少有人能够通过小径到达目的地。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啊。

 

例如,有一些人一生读书无数,但没有精于道,最后都变成了书呆子。这样的人不会实践,不知化用。说到底这就是一种沉溺。

 

“君子谋道不谋食”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谋食,一生只为了谋营生,种下的都是小因,最终结小果,很容易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一生就这样滑过了。

 

谋道,即给自己制定一个十年的大战略,种下大树的种子,大因结大果。

 

阳明心学是成就大事的学问,若自甘平庸,无所志向,那么就很难真正把阳明心学的精髓学到心里!

 

谋道并不意味着工作不踏实,恰恰相反,心灵品质高的人,起心动念想的都是如何利益他人,心灵纯粹,一定会在产品上精益求精。

 

“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惟精惟一’。

 

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

 

阳明先生告诉人们,道广大深远,涵盖万物。从这里,我们可以去到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但如果我们只是专于某一个局部领域,那我们就沉溺于其中了。孔子说,“君子不器”,说的就是不要像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因此,学习圣贤之学,就是要培养我们的格局和境界,而不会被自己局限于某一领域里,看不清全貌。这就是“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每一行到最后比拼的都是“格局与境界”,而不是专业技能。就拿摄影行业来说,比拼的真的不是你的技能到底有多好,拍摄得多么完美,而是你能不能讲出一个动人的故事,你的作品能不能和更多的人产生一种链接,或温暖,或启发,或触动……

 

因此,要想在一个领域里脱颖而出,必须在道上有所得。只有在道上有所得,才能一通百通,融会贯通。

 

所以阳明先生说,“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都出自于其中。大道其中本来就包含有各种技能。

 

易经》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也就是说,无形的是道,是格局和境界。有形的是技能,是专业知识与才能。

 

因此,学习阳明心学,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让我们的认知不断提升,最终达到和良知、天理同等的这份最高境界。

 

惟精惟一,所谓“精”,就是大米去壳的过程,我们把壳子去掉,专心致志地通过明心净心去除不明和贪欲,开发心中宝藏。这就是专于道、精于道、正于道。

 

道是格局和境界,在心上用功去除不明和贪欲就能提升格局和境界。

 

以上这段,阳明先生是在告诉我们:最高的学习境界,就是知道天地之化育的生生不息的大道。因为专业知识并不难,难的是这颗心,是否有足够的格局和境界,是否能够洞察世界的真相,看清事物的本质。

 

 

 

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

 

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毋以老耄而弃予。’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

 

乔白岩先生无不愧恨地说,你说的对极了,我将终身铭记,可惜已经晚了。

 

阳明先生回答,“这岂是容易的啊!一般在高位上的人不讲究学业也很久了。从前卫武公九十岁时还向全国戒谕说:‘不要以我为老朽而丢掉我’。先生的年纪只有武公一半,功业却可以成倍,希望先生无愧于武公啊!我也岂敢忘却国士的交儆之诚呢?”

 

学习圣贤之道,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什么时候结束,都早了。

 

在这篇文章中,通过阳明先生与乔白岩先生的对话,我们可以知道:不管是学贵专,还是学贵精,最终都应该要学贵正。只有在道上有所证悟,才不至于让自己沉迷于一些独门小计,自己把自己局限起来。

 

因为,偏安一隅,终无所安。

 

“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这更是启示我们,培养洞察世界本质,洞察行业本质的视野,自然就懂得了怎样更好地经营企业,经营事业的能力。

 

也就是说,能够系统全局地看待问题,才能够从总体全局上去解决问题。否则,最多也只是做一些不成系统的修修补补。哪里起火灭哪里,最后弄得整个人精疲力竭,却收效甚微。

 

正是因为如此,阳明先生才说“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在经营决策中,在家庭、事业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本质上都是我们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也不能洞察人性的本质所导致。一旦当我们用昏暗的镜子去照世间万物,那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扭曲、模糊的。

 

 

 

阳明先生又说,“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无尽宝藏,一轮明月在心间,良知良能本自具足。

 

因此,我们每一次的学习,每一次的明心净心都是在扫除心上的灰尘,让心中的镜子变得明亮起来。同时,一轮明月,高高悬挂,照亮无数行路人。


    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 2018-2022 www.99wenzhangwang.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九九文章网 苏ICP备190674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