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励志 >

48岁妈妈被目标院校录取:不管到了什么年龄 都不要放弃自己

励志 2021-09-01 10:20:18

 

作者:洞见·许朝暮
1

最近,被一位48岁的妈妈圈粉了。

她叫谢常红,和21岁的儿子一起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儿子落榜了,她却顺利被目标院校录取。

 

网友们很好奇,年近半百的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她回应了一句:“不管到了什么年龄,都不要放弃自己。”

谢常红早年的经历,其实并不算顺利。

她年轻时是学医的,梦想当上医生,以后在大城市生活。但她进入医院工作没多久后,很快就结了婚,生了儿子。

丈夫在外地工作,儿子无人照看,她只好放弃了手术台,选择回归家庭。

可她不甘心,不愿像大多数父母一样活成孩子的附庸,而是不断寻找人生的可能性。

她做过医药销售、办公室文秘,教过计算机、当过家教,最后担任了辅导机构的兼职老师。

她还坚持阅读、写作,成为了情感小说作者。

儿子在家准备研究生考试时,常陪在一旁读书的她,有了重回校园的念头。

她拼命复习了大半年,和儿子一起走进了考场。

最终,她如愿以偿地收到了入学通知书。

虽然儿子最终遗憾落榜,但儿子并不气馁,因为妈妈的经历让他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

持续成长,不断精进,让她成全了自己,也激励了孩子。

父母对子女最好的教养,就是活出最好的自我。

很多人进入了家庭生活,就放弃了自我成长,反而对孩子寄予厚望。

自己高中都没毕业,却要求孩子考上名牌大学。

自己没有文艺细胞,却逼迫孩子学会琴棋书画。

自己实现不了职业梦想,却强求孩子帮忙完成夙愿。

实际上,每个人的人生,只能靠自己成就。

与其等孩子将自己的梦想发扬光大,不如自己去把愿望变成现实。

就像董卿在节目《面对面》中说: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父母用成长的思维看待自己,孩子就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成长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2

看了谢常红的故事,我突然想到经典小说《无声告白》里的另一个母亲,玛丽琳。

她们前半生的经历出奇地相似,后半生的结局却截然不同。

玛丽琳也曾梦想成为一名医生,并考入了医学院。

可她大三那年与丈夫坠入爱河,没过多久就意外怀孕。

于是,她被迫放弃了学业,成为了家庭主妇。

但和谢常红不同的是,玛丽琳把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到了女儿莉迪亚身上。

她对莉迪亚倾注了全部心血,严格控制她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她买了一堆医学书籍,让莉迪亚提前学习与医学相关的知识。

她为莉迪亚安排暑期辅导班,带她看科学展览,把所有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她还将莉迪亚分数不及格的考卷钉在墙上,让她反复研究试卷,直到全部答对为止。

在她密不透风的敦促下,莉迪亚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忙于学习和考试。

她变得越来越孤僻,没有朋友,也没有兴趣爱好。

对于这些,玛丽琳始终视而不见,一心盼望她能成为众人皆知的名医。

最终,莉迪亚不堪重负,选择了跳河自杀。

在父母人生缺憾的阴影下成长,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公平。

满以为自己对孩子的期待会化作动力,其实只会一步步把孩子压垮。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孩子像《小欢喜》里的乔英子,在父母强行的控制下郁郁寡欢;

像《小舍得》里的颜子悠,在父母无尽的比较里战战兢兢;

像《阳光普照》里的阿豪,在父母过高的追求中缓慢窒息。

诗人纪伯伦说: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权选择自己想走的人生道路。

一个身体容不下两个灵魂,孩子有属于自己的天赋和热情。

父母和子女本就不是相互缠绕的藤蔓,而是并肩而立的树木。

只有彼此支撑却互不干涉,共担风却各自成长,才能让生命变得更加茂盛。

 

3

记得网上有个流传已久的段子:

“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还有一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有多少父母一边望子成龙,一边却自我放弃?

世间最错误的教育方式,就是自己不飞,却逼孩子一步登天。

育人必先育己,要想孩子优秀,你就要做成长型的父母:

  • 充实自己的生活

谢常红有一个座右铭:像小姑娘一样生活。

即使忙于操持家务,困于柴米油盐,她也没有放弃独立的自我。

她享受独处的快乐,利用空闲时间独自走遍大半个中国。

她坚持写网络小说,作品超过200万字,还加入了长春市作协和吉林省作协。

她和儿子像朋友一样相处,常常一起学习、交流。

她人到中年想考研,儿子也理解并支持,还把她当成自己今后追赶的目标。

过好自己的生活,提升眼界和格局,才能在孩子困惑时给予指导,失落时给予鼓励。

父母活得充实快乐,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 跟孩子一起学习

白岩松曾说:“打麻将的父母,教不出上进的孩子。”

优秀的家庭环境里,父母会和孩子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满腹经纶的“国民才女”武亦姝,小时候是个不爱学习的差等生。

但父母从不批评她,而是每天陪她读诗词文学,带她扮演名著角色、改编故事结局。

还坚持和她玩诗词接龙的游戏,输了的人就要做家务。

寓教于乐的陪伴和引导,让她渐渐领悟到了阅读的美妙。

她变得沉心静气,爱上了古诗词,还练得一手好字。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应该成为并肩作战的队友。

父母的积极努力,会赋予孩子源源不断的养分,滋养孩子蓬勃生长。

 

  • 成为孩子的榜样

童话大王郑渊洁的成功,离不开父亲面包的言传身教。

父亲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却特别好学,每天看书写字到深夜。

郑渊洁从小耳濡目染,对读书、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父亲在生活中也很自律,直到80多岁,依旧坚持每天4点起床。

在他的影响下,郑渊洁也从不睡懒觉,早早起来工作、学习。

郑渊洁为人父后,父亲还常常对他说:“要让孩子做到,那么自己先得做到。”

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和习惯。

你是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

父母处处以身作则,孩子自然也会严于律己。

东晋名相谢安说过一句经典的话: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父母越上进,孩子越优秀。

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莫过于孩子在长大,父母也在成长。

当你的人生,能让孩子倍感骄傲,孩子的未来,自会让你引以为豪。

 

4

杨澜曾感慨:

“对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看到父母享受自己的工作和人生。

 

见到偌大的世界,带回有趣的故事,在孩子困惑时给予一些指导。

 

你怎样做人,你的态度、行为,孩子都会尽收眼底。”

 

孩子不是父母的续集,父母也不是孩子的前传,每个人有各自的人生剧本。

正确的教育,不是逼孩子满足自己的期望,而是逼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学会用不懈的努力成就自我,以宽阔的胸襟成全孩子。

点个【赞吧】,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你的孩子也将熠熠生辉。


    标签: 母亲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 2018-2022 www.99wenzhangwang.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九九文章网 苏ICP备190674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