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点书斋 图 | 画笔 在粤西地区,每年春节或者各路神仙生辰等重大喜庆的日子,都要请剧团到村里唱剧。在湛江最受欢迎的是雷州剧了,简称雷剧,2010年才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前段时间,小花邀请我去湛江看她的家的雷剧剧团表演,所幸之前在
2021-04-21 293
“聪明”和“智慧”的七大不同
文:Medium
“聪明”和“智慧”,其实有很大不同。苏格拉底曾用一句话总结他的智慧:“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
聪明会让你脑子转得很快,这或许能让我们掌握很多零碎的知识,但却不一定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而智慧则是通过不断失败和成长而获得的东西,它能帮助我们做出长远的决策,得到想要的东西。
一个简单的问题判断自己是聪明还是智慧:我所相信的东西帮我得到想要的吗,能帮助我变得更幸福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不妨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智慧。
有些人看起来很聪明,但在生活中处理问题时往往表现得很差。在足够长的时间尺度上,经验和努力工作的重要性往往胜过智力。而且经验和努力工作可以教会你智慧。
你会发现,一些小聪明和真正能帮助你改善生活的知识类型之间有着微妙的差别。而这些细微的差别会使结果大不相同。
▌跨学科思考的能力
聪明的人对他们的领域或专业水平非常了解。而智慧的人会从各种各样的资源中汲取知识。
他们很多东西都知道一些,这让他们在与比自己“聪明”得多的人打交道时能占上风。
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谈到,他非常喜欢在谈判中灭掉那些智商比他高得多的人,他们看不到自己思维中的盲点,因为他们只擅长一个领域。
很多专业领域的重大发现是一些“门外汉”研究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的思维不那么死板。一旦你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了,改变自己的想法就会变得困难,因为如果你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也可能因此毁掉了自己的专业度。
跨学科思维教会你永远不要认为自己知道某一领域的一切,因为这其中涉及许多变量。
▌处理确认偏误的能力
确认偏误是一种思维倾向,指的是人们倾向于相信自己已经相信的东西,而忽视那些与你的已有信念相矛盾的证据。
确认偏误的有趣之处在于,我们之前都听说过这个词,但是我们只会把确认偏误的帽子扣在与我们意见不一致的人头上,而不是我们自己。
智慧的人明白,与自己的确认偏误作斗争是一场多么艰苦的战斗。我们都不是桌椅板凳,都有自己的思想,都不是绝对理智的。
但我们都认为我们是理智的。我们都认为我们的世界观是正确的。
你可能认为更聪明会帮助你对抗确认偏误,但实际上这让它变得更困难。高智商的人可以创造更复杂的理由来证实他们的偏见。
对于你来讲,如果你想变得聪明,就要弄清楚你的偏见和信念体系是否在帮助你。如果你相信的东西不能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也许你应该改变它们。
▌看清现实的能力
这一点是上面那一点的延伸。许多聪明的人都有一个主要的缺点,那就是认为他们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这种乌托邦式的思维无法解释现实的残酷方面,如人性、激励、代理问题等等。你会看到一些相当聪明的人做出的决策得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的理想主义使他们对现实世界视而不见。聪明和理想主义的人经常使用“应该”这个词。他们谈论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转。
而智者试图理解事物的本质。
你可以用乐观主义来取代理想主义。对人们来说,最难学的一课是,有时最好的答案是什么也不做,让事情保持现状,即使它们并不理想。
▌“走一步,看三步”的能力
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给那些高智商却不能做出明智决定的人起了个名字——“聪明的白痴(The Intellectual Yet Idiot)”。
聪明的白痴会受到一级思维的困扰,因为他们从不考虑自己行为的计划之外的后果。
以经济政策为例,例如,提高最低工资会导致更多人失业。
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对此有一句名言:
“提高最低工资并不能保证所有人的工资都能得到支付。”
关键不是每次什么都不做,而是要仔细考虑你的决定的潜在后果。明智的人理解决策的内在联系。
决策的结果永远不会在真空中产生。这些系统规模越大、联系越紧密,就越有可能产生看不到的、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下棋的时候要“走一步,看三步”,做决策也是,要看到你采取行动的后续结果。
▌理解动机的能力
这一点我应该放在第一位,因为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概念。
“动机”是你能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一旦你学会了从动机的角度看世界,你就不能忽视它了。事实上,所有这些与智慧相关的主题都是相互重叠的,但动机可能是核心部分。
许多聪明人都有这种“动机盲点”。他们会提出详尽的、听起来不错的解决方案。他们甚至会使用一堆数据来佐证。但他们没有考虑计划背后的激励因素,所以可能会达不到预期效果。
只要记住这句话“如果你知道动机,你就知道结果。”试着根据人们所处的困境来预测他们会做什么。
▌了解自己无知程度的能力
聪明人认为自己无所不知,而智慧的人知道他们不知道的东西有多少。
如果某人对每一个复杂的宏观问题都有答案或解决方案,那他们就不是智慧的,因为他们无法抵制对某事发表意见的冲动。
智慧的人会说“我不知道”,并承认哪些领域的理解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智慧的人永远不会说自己“智慧”。你可以对自己的才智自信,但你也要记住,你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成功。
我也一样。对于我不完全理解的事情,我总是想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
有这个通病的聪明人有这样一个特殊问题:他们的大脑转得很快,他们知道很多琐碎的知识,他们有一堆听起来不错的观点,但他们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的能力
这就引出了我的终极观点。如果你不能从生活中得到你想要的,那你还算聪明吗?
如果你找不到幸福、生活的意义和目标,你的“聪明”还有什么用?
智慧来自于这样一个过程:为了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不断碰壁,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直到你最终得到它。许多聪明的人害怕经历这段旅程。
如果他们失败了,那就证明他们不是聪明人了。我经常看到这种事发生在人们身上。他们超级聪明,但他们的智商却成了障碍。
他们把失败看作是愚蠢的标志,而失败其实是我们最纯粹的智慧之源。我过去常常靠着自己聪明避免失败。但直到我遇到了挫伤自尊的情况,我才真正开始学习。没有失败就没有成长,只有痛苦才能教会人一些教训。
标签:
相关文章
文 | 十点书斋 图 | 画笔 在粤西地区,每年春节或者各路神仙生辰等重大喜庆的日子,都要请剧团到村里唱剧。在湛江最受欢迎的是雷州剧了,简称雷剧,2010年才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前段时间,小花邀请我去湛江看她的家的雷剧剧团表演,所幸之前在
2021-04-21 293
精致利己是经济学无知的体现 文 | 朱海就 我们把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人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利己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但精致利己则不被经济学所支持。 实际上,精致利己也经常受人批评。本文不对精致利己进行道德谴责,而是从目的-手段
2021-01-19 252
在文稿中经常出现的逻辑错误有:概念方面、判断方面、推理方面、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方面和论证方面的差错。具体如下: 概念方面的逻辑错误 01 概念错用 举例 节日之夜热闹非凡,到
2021-11-18 248
穆斯林妇女为何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穆斯林妇女为什么戴头巾、面纱、批大褂,把自己的身体遮挡得严严实实? 因为《古兰经》是这样教诲的: 先知啊!你应当对你的妻子、你的女儿和信士们的妇女说:她们应当用外衣蒙着自己的身体。这样做最容易使人认识她们,而
2021-01-07 239
导读: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与智能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很多在过去非常热门与兴旺的事情,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社会,已
2021-12-03 221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中国文明是最伟大的文明,其博大精深远远超过了西方文明,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西方文明才是正统文明,其他文明都只是边缘文明,最终全人
2021-10-08 221
作者埃利亚斯卡内蒂 活人靠爱而活 我想看清一切,却依旧保持宽容;被所有人追随,却依旧保持独立;在不经意间变得更好;在忧郁中勇敢生活;在别人的快乐中感受自己的快乐;不
2021-12-02 220
书香门第具体指什么? 书香门第中, 书,泛指是四书五经,有三教智慧的传承的书; 香,指的是家里有祠堂家庙,家谱; 门,指的是,家里的地位在社会上得到认可; 第,指的是家里每100年,就出一个对社会有重大责任的人。这样的家族可以称得上是书香门第。 而
2020-04-28 203
文 | 袁应笑 图 | 网络 清华人看到这个标题,一定会回答西门向西一百米。而北大人回答清华距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一定会回答东门向东一百米。 中国人默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无过乎牛剑哈耶。这个标题实际上有些误导,仿佛我的论点,是牛剑哈耶即标杆,而北大
2021-04-07 203
「一张照片毁了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事情, 并不是耸人听闻。」 -01. 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初为人母的你,看着孩子分外欣喜。 孩子的每一个细小举动都让你觉得神奇和美妙。 你想把这些美好全部记录下来,于是你拍了好多照片和小视频。 第一次爬行、第一次洗澡
2020-01-06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