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人生 >

纪晓岚两封家书修身养德处世交友

人生 2021-01-02 09:43:18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又字春帆,号观奕道人,清代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沧县崔尔庄)人,卒谥“文达”。乾隆十九年考取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左庶子、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纪晓岚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等著作传世。


纪晓岚一生最大的业绩是总纂《四库全书》,乾隆三十八年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始终其事,十有余年”。这一旷世工程篇帙浩繁,凡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分经、史、子、集四部,广泛而系统地评介了我国清代中叶以前的大量古籍,是十分严密、完整的学术和文学评论专著。纪晓岚去世后嘉庆帝亲笔题写墓志铭:“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寄内子(论教子)》


原文:


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京华,义方之教, 责在尔躬。而妇女心性,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


其道维何?约言之,有“四戒”、“四宜”。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尔宜铭诸肺腑,时时以之教诲三子,虽仅十六字,浑括无穷,尔宜细细领会,后辈之成功立业,尽在其中焉。


译文:


父母共同负有教育子女的责任,现在我寄住在京城,教育子女做人正道的责任就落在你一个人的身上了。而做母亲的本性,多对子女有所偏爱,她们不知道偏爱而不讲原则,反而足以祸害自己的子女。


那教育子女的原则是什么呢?大略说来有“四戒”、“四宜”: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要遵守四戒,又必须规定四宜,一宜勤苦读书,二宜尊敬老师,三宜爱护众人,四宜谨慎饮食。


以上八条,是教子的不可变更的条例,你应该牢记在心,你时时用之教育三个孩子。虽然上述只十六个字,但它总括了无穷的意思,你要仔细领会。孩子们将来成功立业,都在这十六个字之中。信中不能谈到所有的方面,其余的事容后继续告知。


感悟:


乾隆十九年(1754年)春,纪昀在会试中考了第二十二名,接着的殿试考中二甲第四名,授翰林院庶吉士。从此开始在京都的官宦生活,此时纪昀三十一岁,长子纪汝佶十一岁,次子纪汝传七岁。这封家信就是纪昀在北京写给献县崔尔庄妻子马氏的,主要谈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其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是教育子女,是父母双方的责任,信中提到自己长期出门在外,妻子在调教子女的问题上,更要承担主要责任。母亲天生感情细腻,容易偏宠孩子,基于这一点,在教子过程中,更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反思自己,爱子要教之以道。


二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是对其在道义上的引导。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哪对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如何才是真正的“爱”呢?爱不仅仅体现于物质上,使孩子身体健康,丰衣足食。父母的爱,更体现在对孩子思想上的教育。《左传》说“爱子,教之以义方”,《资治通鉴》也警示说“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爱要有“道”、守道,爱不以“道”,爱不讲原则,容易使孩子走上邪路歧途。为人父母如果不以“道”教育、引导、约束孩子,孩子就不知道何为正道,很容易走上害己害人的邪路。


三是信中提出的“四戒”、“四宜”八项原则,今日仍为教子之金科玉律。


阅微草堂(纪晓岚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寄长子(训大)》


原文:


尔初入仕途,择交宜慎,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误交真小人,其害犹浅;误交伪君子,其祸为烈矣。


盖伪君子之心,百无一同:有拗捩者,有偏倚者,有黑如漆者,有曲如钩者,有如荆棘者,有如刀剑者,有如蜂虿者,有如狼虎者,有现冠盖形者,有现金银气者。


业镜高悬,亦难照彻。缘其包藏不测,起灭无端,而回顾其形,则皆岸然道貌,非若真小人之一望可知也。并且此等外貌麟鸾中藏鬼蜮之人,最喜与人结交,儿其慎之。


译文:


你刚踏进社会,选择与朋友交往,应当谨慎。结交一些正直的朋友、结交一些能互相谅解的朋友,结交一些知识丰富的朋友会带来很多好处。如果误交了一些没有伪装,一看就知的真正的小人,其祸害还小一些;如果结交了表面伪装成君子的小人,那祸害就大了。


这些伪君子的内心世界,千变万化,有不同的表现:有的表现为固执不驯、违逆常情,有的表现为思想行为偏执,有的表现为内心狭隘,不宽广平坦,如荆棘塞途;有的表现为内心狠毒、像黄蜂和虿这样的毒虫,有显现当官模样的,有显现有钱模样的。


即使是高举可以照鉴众生善恶的“业镜”,也难照出这些伪君子的全部化身,因为这些伪君子的祸心隐藏的很深,它的生成和消遁又变化莫测。然而你所能看到的面貌,又是一派道貌岸然的样子,并不像那些真小人,一眼就可以望穿。这一类外表看起来像麒麟、凤凰一样美好,内心却像鬼蜮一样的伪君子,最喜与人结交,儿子你一定要谨慎。


感悟:


纪昀这封信是写给长子纪汝佶的。纪昀十八岁与马氏结婚,二十岁得长子汝佶。此儿聪明肯学,乾隆三十年(1765年),二十二岁时即高中乡试第一。这封信大概就写于纪汝佶乡试夺魁,即将走向仕途之际。纪晓岚在家信中训诫长子交友要谨慎,尤其对那些“外貌麟鸾中藏鬼蜮”的伪君子,更要谨慎,因为这类人“最喜与人结交”,而“其祸为烈矣”,所以更要“慎之”。


在儿子刚刚踏上仕途之际,纪昀首先就吩咐他交友要慎重,尤其是要警惕那类“伪君子”,而且通篇家书只谈伪君子,罗列伪君子的各种伪装和危害,可见纪昀对儿子成长过程中,视交友尤其是交伪君子为最大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显贵名流,都将儿子的交友当作大事来训诫,在家书中一提再提,如曾国藩在《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家信中告诫:“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林则徐在《致儿子林汝舟第一书》中亦训诫其子:“友朋应酬,虽不可少,而亦要有限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择友之道应尔也”;张之洞也有《与儿子书》,“力戒妄交”。


如何交友,交友要注意哪些呢?对于这一点,古人可谓有共识。《战国策》讲:“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司马迁《史记》引古语说:“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隋代王通《中说》也说,建立在权势上的“友情”是易变的:“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不难想见,因权势、利益、好处这些外在因素而走在一起的人,一旦外在环境有所变化——权尽利绝,“交情”自然淡漠了还算好的,反目成仇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没有绝对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人,我们要成长、发展、生活,需要朋友间的交往和支持。正如《礼记·学记》所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何为“友”?《说文解字》讲“同志为友”,志同道合者才称得上“友”。所以说,只有像曾子所说的那样,“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才能昂然并进、携手前行。


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是中华传统伦理的“五伦”。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是天然的,但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却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该与什么样的人交友,不该与什么样的人交友,孔子说得很明白:“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把朋友分出了几种典型的形象: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即正直之人、诚信之人、知识广博之人;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即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爱花言巧语的人。


    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 2018-2022 www.99wenzhangwang.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九九文章网 苏ICP备19067489号-2